9月21日,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主管行業報紙——《現代物流報》專題報道山西瀟河建筑產業有限公司,以下是報道原文。
8月7日,山西瀟河新城總長193米、總重1200噸的鋼結構連橋順利吊裝完成。連橋鋼構件超長、超寬、制作工藝復雜、運輸難度大,考驗建設方的工程建設與統籌規劃能力。項目的建成,也意味著公司在大跨度鋼結構橋梁的制作與安裝領域,邁出了堅實的一步。而承接該項目的山西瀟河建筑產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瀟河公司”)。何以完成如此復雜的鋼結構建筑?
創新研發是核心
成立于2017年5月的瀟河公司,注冊資金3.8億元,具備集鋼結構、高端金屬圍護結構研發、設計、制造、施工、檢測、運維全產業鏈為一體的運營能力,業務涉及民用、公共、工業、市政等多個建筑領域。
瀟河公司的“拿手好戲”,就是裝配式鋼結構建筑,其產品包括裝配式多高層鋼結構住宅、超高層建筑鋼結構、橋梁鋼結構等,可年產各類鋼結構部品部件20余萬噸。
裝配式鋼結構具有重量輕、安全性高、施工速度快、環保效果好等優點,廣泛用于大型廠房、場館、超高層等領域,構成了許多現代化建筑的“鋼鐵骨架”。但裝配式鋼結構建筑對原材料與建筑工藝的技術要求也十分嚴格,若在施工過程中處理不當,出現質量問題,輕則延誤工期,重則導致建筑物倒塌,造成嚴重后果。
瀟河公司能夠駕馭這種高技術要求的建設任務,與其對研發創新的苛求密不可分。
身為一家科技企業,瀟河公司的學術氛圍十分濃厚,公司研發團隊專注裝配式鋼結構建筑的系統研究與應用,近年來,先后與浙江大學、同濟大學、太原理工大學建立“產學研”合作關系,研發適應山西地域特色的隱式鋼框架住宅體系,該體系被證明具有建筑適應性好、標準化程度高等優點,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五年來,瀟河公司致力于研發推廣新型鋼結構數字化制造、超厚板高強鋼焊接等技術,實現大型復雜鋼結構數字化虛擬預拼裝等技術的落地應用。
科研是其他業務順利開展的保障,瀟河公司成立鋼結構檢測試驗中心,對產品質量進行嚴格把控與精益管控,并利用PKPM、SAP2000等專業軟件對大型復雜工程設計及施工過程進行精準測算,為制造與建設保駕護航。
瀟河公司在研發上的投入不僅有力支持了業務的運轉,也為公司帶來了豐厚的技術成果。2019年12月31日,公司與同濟大學產學研聯合研發的《鋼結構建筑BIM集成制造管理平臺研發》科技成果被山西省住建廳登記等級為重大成果(一等),2020年12月,公司研發的《裝配式建筑鋼結構下料車間信息化管理關鍵技術研究》科技成果被山西省住建廳登記為創新成果(三等)。此外,公司還共同參編山西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6項,協會標準3項,承擔山西省住建廳科技計劃項目,共申請實用新型專利28項,發明專利2項,授權專利17項。
在科研創新的道路上,瀟河公司闊步前行。
智能制造打基礎
裝配式鋼結構建筑之所以擁有很高的施工效率,是由于其裝配構件都會在工廠中提前制造。不過,要想在施工前生產出合適的構件,不僅需要較高的生產效率,也要做到建設數據與生產參數的精準匹配。企業的智能化制造手段,在這一領域就顯得十分重要。
走進瀟河公司的生產車間,一股科技感撲面而來。在整體規劃上,車間由集中控制中心統一指揮,可實現整個車間的生產計劃制定、調度,并對產品質量進行全過程管控。在這顆智慧“大腦”的統籌協調下,集中下料、鋼筋管桁架自動化生產、型鋼智能二次加工、涂裝拼裝等工序無縫對接,許多環節實現了“零人工”的自動化生產,整個作業流程有條不紊、高效運行。
除了生產流程的智能統籌,在具體操作的智能化上,瀟河公司也一點兒不含糊。企業以“高標準、高起點”的要求,配置了數字化鋼板加工中心、機器人焊接工作站、型鋼數控二次加工線等國內外一流設備,為生產插上智能化“雙翼”。
瀟河公司的部件焊接工作站就實現了部件焊接的參數化編程,建立起詳盡的焊接數據庫,工作人員只需根據工件板厚以及焊縫坡口形式等信息,就能直接調用數據庫中的工藝參數,省去大量時間。H型鋼的二次加工生產線配有國內首臺數控劃線機,并開發管理平臺進行控制,在實際操作中,型鋼加工會與BIM(建筑信息模型)嚴格對接,保證生產出的材料能夠與施工建設完美匹配。
瀟河公司圍繞鋼結構智能制造的基本內容、解決路徑及方式,針對BIM模型信息應用、制造設備數字化、車間計劃與調度、裝配式建筑結構體系等八個方面內容進行系統研究,保證生產出的構件能夠完美適配建筑工程的需要,以高度智能化、數字化的手段支撐裝配式鋼結構建筑的建設工作,打造智能制造的新優勢。
公司在山西綜改示范區投資建設的智能制造基地占地346畝,總投資10.92億元,其中鋼結構智能制造車間建筑面積7.7萬平方米,金屬圍護結構智能制造車間建筑面積3.2萬平方米,為裝配建造輸送源源不斷的高質量材料。
智慧建造促成功
9月8日,由山西建投瀟河公司鋼結構專業承建的朔州山陰縣場館建設項目順利完成鋼結構首吊,首節柱從掛鉤、起吊、就位、加固到最后摘鉤,在保障各項安全措施到位的前提下,僅用30分鐘就高質高效地完成了任務。
借助智能化、信息化的操作手段,瀟河公司在裝配式建筑高標準、高效率的道路上不斷突破自我,為實現“智慧建造”構筑起堅實的“基座”。
瀟河公司充分運用高精度計算、數字化虛擬拼裝等技術,對包括大跨度空間管桁架結構、超高層鋼結構在內的多種建筑場景進行針對性的制作安裝,解決大型空間結構分區吊點布置、曲面及異形屋面施工等過程中的一系列難點,保證一次性滿足現場安裝精度需求,實現高效、高質、數字化。
BIM系統的應用受到了瀟河公司的重視,其BIM團隊均具備國家部委考試中心頒發的BIM等級證書,積累了豐富的工程經驗,為企業的智慧建造提供助力。瀟河公司的BIM技術應用涵蓋深化設計、制造、施工等各個階段,具備建筑、結構、機電全專業BIM模型搭建能力,能夠進行場地布置、施工方案、施工進度模擬,通過三維現場交底指導生產、施工,真正實現高效安裝的裝配式建筑模式。
實踐證明,以智慧建造為手段的工程建設,不僅能使項目周期縮短60%,人工節省60%,也能使建筑垃圾減少80%,主體結構回收率達到90%,契合我國綠色發展的理念。
此外,瀟河公司也打造了基于BIM的鋼結構集成制造管理平臺,形成鋼結構制造企業從項目中標到完工的全產業鏈一站式管理,實現鋼結構加工的智能化、信息化、數字化管理。2020年9月14日,在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主辦的第六屆工程建設行業互聯網大會上,《鋼結構建筑BIM集成制造管理平臺研發》案例榮獲了“工程建設行業互聯網發展實踐案例”。
瀟河公司立志打造裝配式建筑工程總承包一體化集成優勢,全力構建集鋼結構研發、設計、制造、施工、檢測、運維為一體的“REMPC”全產業鏈運營模式,其底氣就來源于全產業鏈的智能與數字化。在多年的發展中,瀟河公司將生產建造與技術創新牢牢綁定在一起,讓科技成果充分滲透企業業務流程的方方面面,以創新驅動裝配式建筑產業走向新未來。
歷經多年努力,瀟河公司嘗到了創新孕育的“科技之果”。企業獲評山西省工業轉型強基專項、太原市工業轉型智能制造專項,成為中國建筑鋼結構行業科技創新優秀企業。
目前,我國正向著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邁進,意味著建筑業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勢在必行,技術創新與智能化應用在建筑業的地位愈發重要。瀟河公司順應時代發展,把握行業脈搏,以“裝配式鋼結構+”發展思路,推動裝配式鋼結構建筑與工程總承包模式有機融合,為裝配式鋼結構建筑的發展與我國建筑產業的未來貢獻了“瀟河智慧”。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
推薦新聞

關注微信公眾號
或搜索“山西瀟河建筑產業”
更多精彩等著你!
地 址:山西轉型綜合改革示范區瀟河產業園區金谷路81號
電 話:0351-5691868
網 址:www.mypoortal.com
Copyright ? 2021 山西瀟河建筑產業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晉ICP備2021001621號-1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 太原